发布时间:2017-06-27 02:39:54| 编辑:admin| 浏览量:747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工程施工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不断提升,其中减水剂已经成为混凝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聚羧酸减水剂作为第三代高性能混凝土减水剂,以其减水率高、保坍性好和分子设计性强等特点,在国内外混凝土工程中得以广泛应用。然而,它也存在明显的缺点。

聚羧酸减水剂复配
首先,聚羧酸减水剂对于使用条件十分敏感,在不同的条件下使用效果可能有较大的差异;其次,引气性较严重是影响使用效果的一大因素。依据2016年度外加剂行业发展报告[1],减水剂是国内生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外加剂品种。在过去的几年中,聚羧酸减水剂的生产量在减水剂总量中所占比例逐步增大,在2015年已达到73.5%。为了充分发挥优势,在实际使用中,通常对其进行复配,以使之功能化,弥补缺点,或降低其应用成本等。
聚羧酸减水剂的复配包括母液之间的复配,聚羧酸减水剂与其他品种减水剂的复配,以及母液与缓凝、引气、状态调节剂等功能组分(常指小料)的物理性复配。减水剂的复配不是简单的互相组合,而是要尽量追求“1+1>2”的叠加效应,从而提高减水剂的整体性能。由于聚羧酸减水剂的性能敏感性大,其复配难度较高,复配效果的变化也较大。为了得到性能优异的聚羧酸减水剂复配产品,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试验研究,以期得到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结论。有研究者认为,聚羧酸减水剂的合理复配过程应该是先通过母液的复配达到基本要求,再利用功能组分来进行性能的微调。